签到

07月19日
尚未签到

共有回帖数 0

    告别旧巷

    等级:
    相信我不必多说,但是依旧会有一部分小伙伴想问平面设计跟素描有什么关系。
    那么我就简洁的说一下:


    平面设计主要是构图、造型和配色,素描主要是锻炼造型的能力,是必须学的科目。



    并且素描是表达与表现自己创意最好体现,不管是与客户沟通还是自己要表达创意,都离开不平面图稿的表现。可以更好的和客户沟通。他想要什么,你可以马上绘出第一效果;根据客户需要临时修改,不拖延时间,留住客户。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等你学的时间长了,会逐渐培养出一种“素描意识”。在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中,只有了解了一件物品,或者设计对象的结构之后,才能针对其结构设计出合理,丰富的图象来。而且你有了素描基础,当灵感突现时,就能够顺手准确的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的时候,想画什么东西,但就是感觉画得不够精准,画不出自己想表达的那种想法。这就是素描基础不够啊。


    素描里包含了:明暗(三大面、五大调)、构图、透视等诸多的知识理论
    有时你了解了并不代表你读懂了,学习素描主要是通过绘制的过程提高你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其实作设计,它是要有功底的,素描专门练得就是你的功底,功底越好,你做出来的设计越有味道,其实有的时候,你画多了,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呀。


    接下来我会在下面说一些素描需要掌握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构图:


    当我们把观察对象时得到的意象感受转换为可感触的具体画面时,就需要通过构图在素描纸上将它们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恰当的布局安排。


    构图在视觉上能否给人以合适舒服的感觉,与对象的摆设安排及个人选择角度的感受不同有密切的关系。


    确定出最佳的构图方案并开始动笔起稿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所要表现对象的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部位点,然后根据你所感受观察到的对象基本大形特征的这四个部位点,在画面的上下左有用笔轻轻地确定下来,并要以画面上的这四个点为界限考虑下一步打轮廓,如何调整形体比例尺度也只能在这四点所限,绝不得向界限外随意扩张。


    有的小伙伴不太重视这个问题。虽然在刚开始时也在画面构图时找出并确定了四突出部位点位置。但随着打轮廓与调整形体比例的深入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超越出了界限,结果造成对象越画越大,出现画面容纳不下对象等等问题。到头来不是重新返工。


    打轮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大形,所谓的轮廓,应该说轮廓线是形体转折的边沿,这个转折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轮廓线,它们有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之分,而且由于形体自身体面起伏而不同,它们各自转折的边缘线也就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线,比如我们对简单的几何形体中的球和正方体的轮廓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这种不同的变化,既然简单的形体都是这样,那么更何况形体变化复杂的人呢?


    当我们知道这个原理再去用线去打所谓的轮廓时,就会赋予它既具有说服表现力又充满节奏变化的韵律感,而不至使轮廓线变成缺乏空间及表现力的铁丝框框了,打轮廓的时候,我们应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根据整体观察时得到的具体感受,在画纸上多采用比较长的概括直线来轻轻地画出对象大的基本形特征,为了能更好的捕捉到正确的大形,有时可以借助类似几何形的概括方法去认识把握,使你能画出对象整个的最基本形体特征,例如确定出对象的基本形是呈什么形状的、是圆的、方三角规则还是不规则的等等什么形构成的,它大动态又是如何的等等,在确定出对象大的基本外形的同时也应注意确定出内部主要基本形位置、比例与特征。
    在基本大的形、比例、动态关系确定出来以后,一定要将画面放置到远处进行检查。


    因为在画面跟前我们很难检查出大的基本形、比例、动态是否正确。而当把画面推远,一切细节局部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这样才使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一眼看到画面的整个形体比例动态关系,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检查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
    将画最好能放置在被画对象的旁边,不要先着急看自己的画面。而是要用第一步观察方法去感觉一下对象,然后迅速的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画面上,但一定要记住是看到画面的整体,而不是某一细节,这时,如果你画中基本大形关系捕捉正确,那在你视觉印象中对象的感觉就会与画面的形发生吻合,假若基本大形关系捕捉的不对,那么就会使你感受到的视觉印象与画面中的形产生偏差,你所画的基本大形、动态、比例就错了,可以按此方法多检查几次。
    一但确认有某种问题后,毫不犹豫地进行修改校正。


    之后再将画放置远处用同样方法检查,直至对象的整体感觉与画面中对象的大形关系吻合为止。用辅助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检查方法校正形,在打轮廓中可以借助用垂直或水平辅助线来进行检查。

    要尽可能坐直,并最好能正视对象,用眼睛假设画出一条垂直或水平的线,以它来在对象与画面中形体比例,动态方面去进行测量校正,垂直线从这里到这里,水平线从这里到这里,物体是这样倾斜。


    通过这种方法从而使第一种感性的校正形的方法具有了比较可靠确切的依据。


    第二:
    小伙伴们在钉轮廓时也需要借助手中的铅笔来进行形的确定和校正检查工作。
    它除了可用于垂直或水平检查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在确定出对象各部位的形体比例、长短距离等关系。使用时手臂要尽可能伸直,以笔顶端为上点、用大拇指尖在铅笔杆上所测定出的位置为下点来检查校正形。
    我们要记住,绘画是一间视觉艺术,主要是依赖于感觉而不是理性,因此可以说它所要求的所谓准确是相对于视觉意义上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如果我过分地依赖于借用铅笔或其它工具来进行左右测量就好像不是在作画,倒像是在测绘制图了。
    第三:在打轮廓时有一些技术手法问题也应值得注意。比如使用的铅笔宜选用4B稍软些的,笔尖可以削的长一些,手在持笔时尽量离铅笔尖部远一些。
    这样铅笔画出来的线条是轻轻浮在素描纸上的,如有错误需要修改肘,只需用一块软布将铅粉拍掉即可重新画,而无需过早大量的使用橡皮涂改擦坏纸张表面肌理导致影响将来深人刻画。


    总而言之,打轮廓这一步在整个素描习作过程中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要求不严格,就如同一幢没有良好可靠结构根基的建筑一样。
    所以请小伙伴们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认真严格地按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步工作程序进展顺利。好的开始将是成功的保证。同时我这里也有一些自己收藏的视频,不懂想要学也可以私信我。请务必别留邮箱、扣扣之类的,如有疑惑请看吧规。


    在这个阶段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是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第二是怎样深入。
    1 :对一个完整的对象来说虽然它是由若干必不可少的局部组成的,但它们相对于整体来说,却又都存在着主要与次要的宾主关系。因此,当我们在深入刻画时就不能一视同仁来平均对待,不能导致喧宾夺主的局面出现,而必须首先要抓住整个对象中最能体现神形特征的主要部分。要抓住并把握好这种主次关系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一个观察的方法问题。其观察方法依然是用整体的目光意识一眼看到所要表现对象的全部,然后根据从整体感受中获得的最突出、清晰、对比强烈,一下子就抓住并跳入你眼帘的视觉,使你产生强烈表现欲望的部位开始。 如果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做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没有把握的话,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即通过对对象整体中各部位之间的相互比较来确定出主次关系来进行深入刻画。
    2 :当我们知道了应该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深入以后,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怎样去深入的问题。深入刻画的过程不仅是要求将塑造大关系时表现出的概括的体面关系逐渐由各种形状细小的转折体面来衔接过渡,使相对简单的形体本身与相互之间的来龙去脉关系丰富具体化。
    同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来描绘表现出对象特有的神情气质性格、质感、量感、光感与空间感。从而达到像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那样。
    但是,在我们对形体进行深入刻画的时候,特别是人物石膏或头像,如果我们缺乏对它的内部骨骼与肌肉形体构造解剖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当我们离对象稍远一些时,过分地凭借-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去描绘,就会使画面中的形体空间支离破碎。同时也容易出现照猫画虎的自然主义倾向。例如将对象的一些无关紧要的脏斑破痕或者是翻制石膏时留下的模子缝线郡如实地描绘出来,从而走上摄影师的-照相主义道路。而很难正确的表现出对象实在的形体关系。因此,必要的解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皮现象来了解并表现出支配外形的内部肌肉与骨镣构造的本质。有时候为了能更清晰具体地对形体结构的转折起伏进行细致地理解与分析,可以走近对象进行观察。从而不至于被一些表面的偶然现象所欺骗。所以说理解的愈多,看到的就愈多、愈实在。画出来的就自然愈有说服力。
    当然,在注重理解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感觉的因素。例如对质感的表现,除了对对象自身的形体认识外,还应该表现出特殊的质地。
    像皮肤、骨骼、头发、棉布以及陶器、玻璃、金属等等,部需要通过敏锐的感觉来采用相应的处理手法表现出有弹性的、坚硬的、蓬松的、粗糙的或者是光滑细腻的各种不同固有色质感,使画中的对象有血有肉,达到真与美的引人入胜之感染力,如果过分地陷入理性分析之中,那么自然会使深人刻画的结果给人以使死,缺乏绘画灵气的感觉。深入塑造时要注意形体对称的部分,如画左眼时就要同时注意画右边眼睛的关系,画左边颧骨时则要同时使右边颧骨关系跟上,如果仅仅画其中一边而忽略另一边,很容易出现局部孤立衔接不上的问题。
    3:整理完成也就是调整大关系,它是我们进行素描习作的最后一个程序。在前边作画的过程中,尽管我们也均不断地强调整体意识,但因为每个程序中必定有其具体地重点倾向和问题需要解决,而且特别是在深人阶段,由于为了能具体详细地塑造出对象,理解分析的因素自然比较多,所以难免会暴露出顾此失彼局部破坏或影响整体感等等问题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素描完成前对整个画面做一次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检查与调整。
    透视原理:


    为什么会有透视效果?因为人的双眼对一件东西而言,其实双眼是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的,所以东西会有往后紧缩的感觉。
    那么必然会交会在无限远处的点,透视的要决在于定消失点。
    越近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大,越远的东西两眼看它的角度差越小,很远的东西两眼看他的角度几乎一样,因此放得离你近的东西,紧缩感常较强烈,所以说画静物一定要注意透视。


    透视方法:


    透视方法的定义,简单的说是把眼睛所见的景物,投影在眼前一个平面,在此平面上描绘景物的方法。
    在透视投影中,观者眼睛称为视点,而延伸至远方的平行线会交于一点,称消失点;如果说到这还不知道意思,想想向前延伸的铁轨吧。
    因我们所绘制的物体不同等等因素,有所谓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
    所谓的一点透视和多点透视其实说穿了都是相同的,通常在后方找一点消失点,然后,让所有的视线集到它就是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各找一点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往左往右往上下各找一点消失点,让体积往左往右往上下都有紧缩的效果。




    楼主 2016-04-15 09:15 回复

共有回帖数 0
  • 回 帖
  • 表情 图片 视频
  • 发表
Copyright © 2010~2015 直线网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0039589号 意见反馈 | 关于直线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