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09月20日
尚未签到

共有回帖数 2

    顾我心安

    等级:
    你还别说,真还不行!为什么?
    首先,就像上面提过的,有些场景不见得拍的出来,搭场景更费钱费事。其次哪怕拍出来了,色调、细节、品质感也不一定符合要求,随你多好的相机多diao的摄影技术,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上面都还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你的画面就必须要符合你要表达的主题你的创意,也就是idea。
    就以上面的《长坂坡》为例,它的客户是北京吉普,当初制定的品牌推广策略是这样的(节选关键内容):
      核心策略:通过“Jeep,唤起心中的英雄”的品牌主张,建立品牌个性及独特的品牌精神
      创 新 点:借助精神层面的塑造,从产品层竞争提升出来
    Jeep—属于英雄的世界
    品牌个性与主张的明确:“Jeep——豪气顿生”
    品牌主张:Jeep,唤醒心中的英雄
    品牌写真:驾驶着它让我更有自信,再没有无法到达的地方,也没有无法攀登的坡度和无法征服的土地。无论在哪里,只要驾驶着它,就立生英雄气概和越野冲动。它的魅力,可以让我随时产生发自心底的征服欲望。在野外,会感觉气概干云,把自己看成传奇英雄;即使在城市,也让我觉得是在冒险中历炼。它从不张扬,但细微之处显现非凡气质。
    不同nameplate的注解:
    Jeep4700/4000(大切诺基)——“精神世界的传奇英雄”
    1.目标受众:35~45岁,男性。他们事业有成,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是希望显得与众不同,喜欢接受挑战,以及“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通常他们已有1辆甚至4辆车(房车)。渴望“越野”带来的感觉,但很少付诸行动,更多是为寻求心理的一种满足感。
    2.创意表现:大切诺基是大侠。与正史有关。沧桑、怀古、天下、孤独是它的关键词。因为它的价位决定了其私人拥有者大都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以上人物。他们的自我定位和对车的期许是比较特殊的。大切诺基的野性,是浑厚和人文的。是文胜于质。《长阪坡篇》、《赤壁篇》都表现了这种精神。
    创意说明:
    《长坂坡篇》 普通的茅草变成危险气质的隐喻;普通的野外,因为有大切诺基,而承载了平地而生的孤独、豪迈和舍我其谁的气概
    《赤壁篇》 断崖不再是断崖,蒲棒不再是蒲棒,因为大切诺基,顿时变成当时叱咤风云的的赤壁之战。火一般的夕阳,烧红的赤壁,万箭立于前面而面不改色

    为了实现这个创意,修图师克服了不少困难,修图师仇粹一是这么说的:
    执行的困难在没有实景拍摄的背景,也没有真实车子的图,车子是两张不同的车合成的,其中一张还是不到10兆的小图,车子合成就花了不少时间,细节当然也没办法与实际拍摄相比了,不过幸好细节部分多半在阴暗面,不是很明显,因此还是合成出来了,主要是因为这款车国内还没有,而国外的图也都只有局部是一样的,车头的保险杆是一部分,车侧的部分又是另外一辆车的,不过角度拍的几乎一模一样,减少了困难度。
    拍摄部分就只拍了一些草,根据创意的感觉,找了一些尖锐的草做道具,分别拍了几种排列,租了天空和山的素材图片。车下方的岩石,顺理成章的用了原本车子图上的岩石。

    很多人(包括一些设计师和广告公司老板)其实并不理解修图的意义,他们总认为把产品和文案摆上去就行了,这也是很多人找设计师朋友帮忙时常说“随便弄弄”的缘由。实际上,花成千上万元在投放上而不肯多花一分钱在设计制作上,就跟花成千上万元在酒席上而不愿意多花一分钱在新人的自身打扮上一样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见下图):


    也写了几篇帖子了,我看了下,我写的内容和别人没多少重复的,因为我没有发PS或者其他设计软件的技法或者教程——我觉得这些在网上你可以找到太多太多,吧里也有不少。而且我一直认为,很多做设计的童鞋升不了职、加不了薪、在客户面前得不到尊重,并不是软件不熟的问题。软件熟练只不过让你完成设计的速度快点,但事实上,快不是别人找你做设计的唯一要求,你做得好不好才是最主要的。你做出来别人不认可、不买单,你做得再快又有什么用?而且稿子被否决、反复的修改,实际上时间还是浪费掉了——当然我不是说设计做得好就不用修改了,一稿过的时间我在业内也见得非常少(包括知名大咖也通常要和客户反复沟通修改),但毕竟稿子做得好修改的次数会少很多,客户也会更愿意信任你,会听取你的意见,而不是把你当做实验他想法的操机手。
    当然我也知道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但我希望你在看PS教程时,也能在我这看到一些非软件操作类的,但工作中也是必需的东西。
    也许你觉得我讲的一些东西来自于大广告公司,与你似乎有些遥远。但你要知道,大公司也是由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起来的,他们总结出的这些做法、理念,就是帮助他们在无数小公司里面生存下来、发展壮大的东西。如果你也想有进一步的发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跃不是能跳得更高更远么?
    更何况,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会尽量去掉一些你短时间内用不上的,而更多的是入门级的基础内容,我是想为很多徘徊在大公司门外、在企业、小公司混口饭吃,甚至是在校的学生、有志于做设计师的童鞋们打开一扇窗——毕竟现在无论是大学里面,还是培训班、参考书里,大多还只是教软件操作,其他工作所需的知识和经验讲得很少——而这些又恰恰是新人所必需,而且很多人要碰了很多壁、在工作中挨了很多骂才能慢慢的、一点点的领悟、积累的。
    好吧,不多说了,再说就有人会说我矫情装B了。每天我抽时间出来写这个也不容易,大家路过的就给个回复,让我知道我不是在玩单机好么?
    一般新手一旦掌握了某些设计软件的使用,就容易沉浸在这些技巧的展现上恨不得把画面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做得美轮美奂,但做完以后回头一看,整个东西却是花里胡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客户直接指挥,一会儿说这里要突出一下,一会儿说那里不够显眼,尤其是对稿子提意见的客户不止一位的话,每个人要强化的重点不一样,那设计师为了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这也放大那也加强,最后出来的东西也会是纷繁混乱。(如图)



    你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很多教美术的老师会告诉你这是构图布局的问题,会教你类似对比统一、分割组合之类的,但那些你听了半天却很难用上去,为什么?——理论和实践之间,还需要有大量的观摩、模仿和尝试,最后理论才会融入到你的设计之中。所以我今天要告诉你的,就是最实用,最容易做到,也是最基础的方式:
    1、先找出你要放到版面上的有哪些东西(元素)。
    2、确定这些元素哪个是最主要的(只有一个),那个是次重要的(只有一个)……把每个元素按照重要性排好。
    3、确定一个画面最基本的颜色作为主色调(一般就作为背景色)。这个颜色最好跟你要表达的主题能够吻合。
    4、把各种元素放上到背景色上,调整各元素的大小及位置,确保别人看到画面第一眼就能看到最重要的元素,第二眼看次要的——总之要按照之前确定的重要性来决定是第几眼看到。
    5、排列元素时遵循常规的视觉注意力规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大后小、先艳后灰、先亮后暗。
    6、元素排好后再调整个元素色彩,尽量使整个画面倾向主色调(是倾向而不是所有元素都使用同一颜色)。
    ——如果你按照这种方式去做设计,不敢说有多么出彩,至少你的作品不会再出现花哨、混乱、无重点的状态。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如果出现了我上面说的有客户方有多个人提意见,每个人要求不一样怎么办?很简单,拿几张我上面的反面例子给客户,告诉他们,如果每样东西都要突出,那结果只能是每样都不突出(就像这些反面例子),最好是他们协商后,拿出统一意见来,让客户自己确定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他们自己都理不清的话,设计哪怕做出来,他们的印刷制作、媒介投放费用也是浪费的。


    不错,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了,上面的照片里面,人物得光影和场景并不一致,人物太亮了,像是在晴天或聚光灯下拍的,而场景明显是个阴天,不会有那么高的明暗反差。事实上,墨西哥官方也澄清了:这些照片里的总统并不是 PS 上去的。因为是阴天,“我们做的所有,就只是进行了下光处理。” “就是调了下对比度,让黑的地方更黑,亮的地方更亮,一个很普遍的摄影后期手法。”——你看看,好心办坏事了不是?新闻照片要的是真实,你这一PS,真的都让人当成假的了。
    其实做设计修图也是一样,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要把很多素材拼合到一起,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要让感觉是真实的,用网络上流行的话说就是“毫无PS痕迹”。所以,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招人看作品,并不会看你会多少特效,而是看你能做得有多“真”,以及达到效果有多快。说到这儿,你该明白了,我今天要和你聊得就是:设计广告公司招人看作品主要看什么?
    上面是第一点,也是很多新人应聘时的误区——很多培训班或者自学出来的,往往只注重单个效果的炫,而忽视了整体的真。实际上,工作时如果遇上要做某种特殊效果,哪怕你不会,你也能在网上找到相应或者类似的教程,现学现用都能解决问题。但要做成“毫无PS痕迹”却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因为它牵涉到了我之前说的美术基础——墨西哥那位为总统P图的哥们,从抠图那么光滑的边缘来看,PS技术绝对老练,但他忘了“真实”这点,所以杯具了。
    那么看作品第二点看什么?就是看你作品的整体布局够不够清晰,构图够不够美观。
    布局清晰就是我之前讲的划重点,按重要性排列画面元素。一般人看到一个平面,在短时间内能记住一个点已经算不错了,所以,你作品布局混乱,这也是重点,那也要突出,就证明你根本没有对你的作品做出设计。设计设计,设就是设定、规划,计就是实施的方法、手段,结合起来就是你要对你的设计元素进行规划、设定,然后再用各种你掌握的手段方式把它们体现出来。给你多少东西你就一股脑全放上去,设计二字都扔哪儿了?而且每个元素都要抢地盘,抢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极其有限,那么多广告,能瞥你一眼算不错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细看去分辨去记忆?
    至于构图美观与否,尽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审美观,但毕竟还是存在一些通用的、大家都认为是“美”的构图,这个咱后面再说。
    今天终于要说到构图了,我不打算把它讲成枯燥的论文,尽可能的抓新手不太了解的重点讲,比如什么是构图这种定义咱就略过了,但构图的基本原则还是得知道下,那就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其中要注意的是: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这是对称(两边不一定完全一模一样)



    实际上,多学一点国画,你会对均衡了解得更清晰。很多国画为什么要有题款、盖印?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取得画面的均衡。比如这些:







    在平面设计中,节奏和韵律指的是同一图案在一定的变化规律中,重复出现所产生的运动感。就像演奏乐曲一样,反复地吟唱、适当的停顿,让旋律不断在你耳边回响,形成一定的秩序美感。节奏和韵律在平面构成中例子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在此我就不贴图了,大家翻开任何一本平面构成的书或者百度一下,都能看到大量的例子。——这个在现代绘画(卢延光、吴冠中等)、排版、雕塑、建筑和装饰设计中尤其常用。
    (小更顶贴)

    楼主 2016-05-12 12:05 回复

共有回帖数 2
  • 回 帖
  • 表情 图片 视频
  • 发表

登录直线网账号

Copyright © 2010~2015 直线网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0039589号 意见反馈 | 关于直线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