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是一个品牌的脸蛋在我们这个看颜值的时代,我们说他重要他挺重要的,说他不重要,他还真的没那么重要,好的脸蛋可以帮助吸引第一波消费者,让人感觉到愉悦,顺便记住你长什么样叫什么,这样的话,这张脸基本可以完成他大部分使命了,如果他是一个有脸无情商的人,你跟他聊完一次之后基本也没下次了。所以要让消费者持续被这个脸蛋吸引,是这个脸蛋背后的性格和他做了什么事情,例如他卖的东西好不好,他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骗过我,他的提倡价值观是否和我一样等等。设计前先提问、先思考我们都知道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那LOGO自然也不例外。那在设计前我们就应该先问一下自己,问一下客户,为什么要设计这个LOGO?他要为品牌传达什么内容给消费者?是要让消费者记住自己叫什么,还是自己的核心理念,还是自己的品牌属性?这对于每个品牌不同的阶段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新兴品牌可能更需要别人记住自己叫什么在卖什么,而影响力大的品牌不需要再强调自己的名字,把自己的核心理念、情感价值传播出去才是重点。我在接到设计LOGO的需求时,会先控制下自己,思考一下,也经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need to do before you open your AI or PS? 别轻易打开自己的软件,想清楚再动手。 最基本设计思维流程是这样的: A. 发现问题/需求 → B.创意阶段 → C.视觉表现阶段 → D.评估与输出阶段 下面开始逐点分享各个流程会包括什么内容: A. 发现问题/需求: A1.发现并定义设计问题 → A1.1.发现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用视觉形式来强化发展并减少甚至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无法达到,则回到A1重新定义问题) → A2.找出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 → A3.确定品牌的受众群体 B. 创意阶段 : B1. 开始各个方向进行调研,包括:B1.1.收集大量数据 → B1.2.筛选有价值数据 → B1.3.收集与品牌或设计问题相关联的视觉 → B2.强化设计问题 → B3. 确定设计目标 → B4. 确定渠道的分配 → B5. 所确定的渠道是否有效传播? C. 视觉表现阶段: C1.平面视觉原型设计 → C2.在目标受众中进行测试 → C3.该视觉原型是否合适与受众?→ C4.接着在小范围市场中进行测试 → C5.这个测试是否成功? → C5.1.再次评估设计原型的可行性 (从C阶段可以看出来,视觉设计出来后必须围绕着目标群体和市场进行评估测试,而不是根据设计师或者客户本身的爱好而决定) D. 评估与输出阶段: D1.全方位输出投放 → D2.影响力测评 → D3.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相应调整 (LOGO并不是一次成形,需要通过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评估,市场与消费者的反馈才是决定一个LOGO是否能立足的最大因素) LOGO的设计手法本来写到这已经基本结束了,但我运用上面的思维,把这篇发给身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进行测试,得到反馈是流程太大,最好继续添加设计LOGO的具体方法,最好再附上我的案例,我接受"市场"反馈,下面再加入一些设计LOGO的具体方法,也就是C1.平面视觉原型设计的方法。 设计手法是围绕品牌所需而选择,品牌需要体现名字、品牌属性、核心理念还是传达品牌情感价值,是设计师选择设计手法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