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07月17日
尚未签到

共有回帖数 0

    荷塘月色

    等级:
    移动终端由于被用户随身携带,变成用户身体的延伸,在每一个场景中,深度陪伴着用户。也因此,移动终端获得天然的优势,得以针对用户实际所在的场景来设计,以设计出更加贴心的体验。 但是,由于设计师与用户的空间相隔,无法看到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的使用情况。为了了解用户的痛点及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场景设计的方法,对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分析或预期。基于场景的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用户与场景的内在联系,探索新的功能及交互方式。 本文将以案例为主介绍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什么是基于场景的设计?什么才是基于场景的设计呢?以看电影为例,在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场景有以下六个:线上买票-去电影院-线下取票-检票入座-观影-评论吐槽。基于看电影涉及到的场景,格瓦拉app设计了一个基于场景的功能:当用户在格瓦拉购票成功后,首页会出现一个人偶小浮标,在不同场景下点击该浮标,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例如在去电影院的场景下显示影院地理位置以及滴滴打车入口;线下取票场景显示取票二维码可以快捷取票;线下取票后再点击小浮标显示电影开始时间以及座位号;观影后显示别人的评论以及吐槽入口引导用户去评论(如图1)。


    对上面的案例总结归纳后可以得出,格瓦拉是基于用户看电影这一系列场景的判断与分析,理解用户每一场景的痛点及需求,结合上文场景,预期用户下一步的目标及意图,通过设计缩短关键流程,辅助用户提高操作效率。通过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将场景设计的概念简单归纳为:基于场景,理解需求,预期意图,进行设计。再来看一个另外一个基于场景的设计案例——拍立淘。拍立淘是手淘中的一个功能,主要通过对线下产品拍照并识别,辅助用户在淘宝内快速找到该货品。大家可能经常有这样一种购物场景:在线下店试衣服,到淘宝上找同款购买;在杂志或图片上看到喜欢的单品,在淘宝上找同款。通过分析这两类相似的场景(基于场景),发现用户在当前场景的需求是快速在淘宝上找到该货品(理解需求),并预期用户下一步的行为是通过淘宝搜索功能搜索该货品(预期行为)。因此手淘在搜索框添加了拍立淘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拍照或图片识别快速在淘宝中找到目标,提高操作效率,给用户惊喜,让用户感动(进行设计)。怎样基于场景做设计?基于场景的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分析需求,找到设计机会点,那么怎样基于场景做设计呢?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及归纳,我们总结出了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场景设计四步曲(如图2),以及场景挖掘工具卡片(如图3),场景设计四步曲将场景设计的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表示,包括场景列举、机会点挖、设计策略、衡量标准;场景挖掘工具主要应用在场景设计四步曲中的前两步,对关键场景进行描述,以及帮助设计师更清晰地应用场景设计四步曲中的方法挖掘机会点。接下来我将对场景设计四步曲进行细分拆解,来讲述每个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第一步:列举场景在列举场景之前我们要现明确什么是场景?场景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谁(who),在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where),做了什么事情(do),周围环境怎么样(how)。例如用户(who)夜间(when)在陌生的路上(where)开车(do)对路线不熟悉且路况不好(how),再如,买家(who)在线下批发市场(where)批货(do)。 明确了什么是场景后,我们将场景进行了分类,分为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两类。线上场景和线下场景的区分在于场景中对的位置元素“where”,我们认为线下场景的“where”是指现实中的位置,可通过GPS,蓝牙,Wi-Fi钥匙等来检测;而线上场景的“where”指app中对某个页面,例如首页,支付页面,商品详情页等。怎样列举场景呢?推荐方法是通过操作流程图来依次提取其中的关键场景,还是以看电影为例,看电影的流程为:买电影票-去电影院-取票-检票找座位-观影-出影院-评论吐槽,根据流程可以抽取列举出看电影涉及到的关键场景为:


    ①美团电影页面(where)购票(do);②电影开始前(when)乘车(do)前往电影院的路上(where);③观影前(when)在电影院(where)通过自助取票机取票(do);④观众(who)拿着爆米花可乐等零食手忙脚乱(how)地掏出电影票(do)在入口(where)排队检票(do); 检票工作人员(who)在入口处(where)等到放映前5分钟(when)开始检查每位观众的电影票(do)并撕掉联(do);⑤观众(who)拿着爆米花可乐3D眼镜等手忙脚乱地(how)查看电影票上的座位号(do)并在昏暗的灯光下越过同排其他顾客(how)找到自己的座位(do);⑥坐在座位上(where)将手中的爆米花,可乐,背包等放置好(how),戴上眼镜开始观影(do);⑦观影结束后(where)拿好自己的东西走出影厅(where)将眼镜还给工作人员(do),扔掉手里的垃圾(do),排队上厕所(do);⑧回家的路上(where)和朋友吐槽剧透(do);在朋友圈(where)晒观影照片(do);在购票app上(where)评价吐槽(do)。对关键场景的描述有利于发现场景中的细节,更好地对场景进行分析判断,在这部分可以通过填写场景挖掘工具的中间部分,对该场景进行描述:谁(who),在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where),做了什么事情(do),周围环境怎么样(how),不涉及到的元素可忽略。以上文列举出的场景4为例,利用场景挖掘工具进行场景描述(如图4):


























    ◆ 直接执行 直接执行,适用于一些需求较为明确的行动点,做用户之所想,提高操作流畅性及效率。以iOS10中的抬腕唤醒功能为例,用户从桌上拿起手机,或从口袋中掏出手机,将屏幕朝下放置的手机翻转过来,屏幕就会自动点亮。当系统识别到这几个场景时预期到用户接下来的行为时查看手机信息,因此帮助用户直接执行了点亮屏幕的行为,减少用户操作流程,提高使用体验及操作效率。除此之外,微信聊天页面听取语音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耳朵离听筒的距离预期用户对于听筒播放还是扬声器播放的意图,因此帮助用户自动切换两种播放模式,使得整个流程更加流畅与高效。
    2 贴心。
    怎样基于场景来设计出让用户感到贴心的产品呢?通过机会点挖掘阶段对用户当前场景需求分析以及对下一步目标的预期,设计阶段需要通过在细节上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当前场景下的情感需求,或辅助用户达到下一步的目标,让用户感到贴心与感动。由于这部分的案例规律性弱,很难归纳出具体的策略,因此需要从细节出发具体场景具体分析。 以Mac中的听写功能为例,当用户通过Mac电脑启动听写功能,Mac会立即降低风扇速度,以使用户在更加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该功能,从侧面满足用户当前场景下的需求,让用户感到贴心。 再以导航app的HUD模式为例,用户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注视前方,尤其是夜间行车的时候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而现有手机导航需要不时低头查看且显示屏幕小,导航app的HUD模式能够很好地满足该场景下的痛点与需求,可以在夜间将导航信息投影在前车窗上,使用户无需低头就可以查看(如图17)。








    楼主 2016-10-25 13:18 回复

共有回帖数 0
  • 回 帖
  • 表情 图片 视频
  • 发表
Copyright © 2010~2015 直线网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0039589号 意见反馈 | 关于直线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