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回帖数 0 个
- 2015年第十七期剪辑基础之广告应用篇之《What You Make It》
-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这期的剪辑基础为大家分享一条百事可乐的广告,这条广告是一个学习节奏安排很好的例子,从安静到沸腾,最后的情绪拉起是怎么一步一步完成的,片中的不同的节拍的声音又是怎么用视觉元素来一个一个来牵引出来的,又该怎么随着观众情绪发展来安排你手中的素材,这期非常值得细看。
剪辑分析:
开场一个穿着蓝黑横条T恤戴着眼镜的男孩在四处看,背景环境应该是巴西的普通居民区里的一个足球场,背景声音是城市的噪音和狗的叫声,这种声音的处理是对安静气氛的一个表现。之后男孩低下头开可乐罐,镜头随着低头往下移动带出可乐罐,这时开罐的“呲”声响起,背景音乐也是以“呲”声的节拍跟着响起,这里的剪辑点的匹配叫做音高匹配,就是以同样的音高在不同乐器和发声物体间进行转切的剪辑,好比一个司机在汽车撞车前猛地按了一下喇叭“滴”的一声撞过去了,在这“滴”的一声响起后接同样音高的交响乐的乐器声,这时空间就从室外的交通事故现场变成室内的环境了,情绪节奏一下由紧张变的舒缓。这种剪辑手法在《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中可以看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来看看。
接下来镜头绕着男孩手中的可乐转到男孩身后景别由近景特写变成全身景,这时男孩把一个球踢得球门里,由足球撞击产生的“咚”声带出鼓的“咚”声的节拍。鼓声相对于前面的“呲”声来说是更加强烈的声音所以这时的画面中男孩是运动的了,他开始到处走了。
接下来他走到一个在墙壁上画画的人处,那个人丢给他一罐喷绘用的颜料,男孩接住后摇了摇这时摇罐产生的声音又带出一个新的打节拍的声音,这时背景音乐中的节拍声已经很丰富了,强弱音都有了。
接下来男孩接着往前走,走到街角一个废旧的钢琴处把可乐放到钢琴上开始弹琴,这时由男孩弹琴带出背景音乐,这里注意镜头的切换,是在音乐的第二小节切男孩弹琴的手的特写镜头,这里剪辑师并没有在他刚一弹琴时就给特写,如果是一上来就切特写观众会觉得突兀,这里他等男孩弹了一个小节后,这时观众都知道他在干什么了,而且大家也都听到了琴声,音乐很好听,这时观众对“是不是他弹的”发生兴趣了,想更近一步看他的演奏时这时剪辑师把镜头切上去,观众好奇的心理马上得到满足。这里是一个镜头切换的节奏点,要注意。
男孩弹完琴继续往下走,走到在墙根看报纸的人那里用手往下拍了一下报纸,这时带出一个节奏点“啪”,相对这个声音镜头给了近景画面,之后匹配的也是梅西的近景,这里是景别和形状的匹配,这样的来回一个正反打的处理使得梅西的出场给人一种惊讶感,观众看到这里会惊讶一下说“哇!梅西!”。
梅西的镜头过后是可乐罐被放在车顶的特写,这里可乐罐放下的时候又带出了一个鼓点,这里用特写也是显示产品用,在之前的分析里也说过只要是显示产品的镜头一定要给特写,这是来钱的镜头。这里还有注意在接这个特写镜头之前,在梅西出景别就已经一步一步的打到近景然后接这个产品的特写,在视觉节奏上他也是一步一步推上去的,并没有突然给个特写,那样很突兀,使得整条广告和产品厂商看上去也很low。
下一个镜头景别切出,男孩放好可乐罐拿出后面裤兜里的鼓棒继续往下走,切白衣男人(这个人我忘了叫什么了)倒可乐的近景,镜头摇下到杯子成特写,这里还是要注意景别的切换还是一步一步上去的,这里连着出现两个产品的特写镜头,剪辑师都处理的非常到位,视觉节奏和音乐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没有让人感到急躁慌乱。
下一个镜头切出双人镜头,是两个球星坐着喝可乐(这里我仍然没想起他俩的名字),由画面右边的人的视线带出的男孩,这首男孩走过来,开始对这可乐瓶敲打,这里敲打可乐瓶也是为了展示产品用,所以这里也给了特写。但是注意,这里的特写镜头只有22格,不到一秒的长度,我们虽然常说产品出现的镜头一定要给特写,但是这个特写镜头出现多长时间一定要严格把握,它不能影响整体的时间和节奏,不能因为这是展示产品而特意的给它留长时间,这样并没有期待真正宣传产品正面的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毁了产品也毁了整个影片。
后面男孩继续走,遇到一个在自己踢球的人(照例这个人我也不认识),这个人把球提个男孩,男孩又接着踢了一脚,这里踢球的声音带出又一个节奏点的声音。
接下来男孩上了公交车,按了车喇叭,这里要注意这个喇叭不是随便按的,这个跟着音乐走到这里需要的,前面一段的节奏很平缓,到这里差不多要进入高潮了,需要一个更高的音来把节奏提起来,所以这里安排了男孩按汽车喇叭。这里还是要注意素材的安排,一定不能乱用,要跟着情绪的节奏安排,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泄气,不然就像有了打喷嚏的感觉了努了半天力却没有打出来一样很让人窝火。
下一个镜头男孩下车,走到弹吉他的女孩那里,这时音乐中出现了吉他的声音,声音层次上有丰富了一点,之后女孩开始唱歌,这时人声进入,声音层次又丰富了一层,注意人声的音量是最大的,这里情绪被人声提高了,第二句的时候景别给到近景,景别也最大了。
下一个镜头,众人的和声进来,画面景别虽然切出了,但是画面上的人多了,配合众人的和声,这里情绪进入最高点,音乐也进入高潮部分了
这条广告是一个了解节奏的不错的例子,它由安静到最后的众人齐歌,让看到它的节奏是怎么你一步一步拉起来的,非常值得仔细研究。

楼主 2015-10-17 15:26 回复
Copyright © 2010~2015 直线网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0039589号
意见反馈 |
关于直线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