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回帖数 0 个
-
我的职业生涯中,相当多的时间,与游戏项目外包有关,在甲方、乙方之间变换着角色。2005年前后,可能是国内游戏外包行业最风生水起的时期,如今知名的一些企业,如灵禅、皿鎏、维塔士等,都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也包括我创业建立的第一个公司。
那时,上海这边游戏外包企业的创始人,大多是出自TOSE(日本东星软件)、UBI(法国育碧)和KONAMI(日本科乐美)的资深游戏开发人员,凭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拿海外的单子,主要做美工的活儿。之所以主要做美术的活儿,一是出活儿快,易评测,能快速拿项目;二是客户怕被山寨,一般不把写代码的工作发出来。通过大量美术外包项目的磨练,我们练就了与世界级水平比肩的品质。
随着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的蓬勃兴起,盛大、九城、巨人等国内企业迅速崛起,更有大量二、三线网游公司和投资人面对发展势头迅猛的市场,纷纷扎堆投身于游戏产业。以2005年为一个时间点,这之后,来自国内客户的游戏外包项目开始多起来,游戏外包公司终于可以用母语和客户沟通了。从这时起,我们开始接触一种新的项目:整包。
所谓整包,就是客户只提想法,具体的游戏设计、编程、美术、测试等工作都由外包公司负责。几乎所有的游戏外包公司的负责人,都存有“总有一天我要做自己的游戏”的理想。游戏整包项目,让外包公司不再只面对苦逼的美工工作,开始全面负责完整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工作,甚至开始把一部分工作(比如美工)转包给成本更低廉的供应商。看上去,是一个进步。
但是,很快游戏外包公司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国内客户很“挑”,与之相比,更让人吐血的是,国内客户很“抠”。虽然是本土的游戏企业,但眼光是国际化的,然而价格和付款的拖拉作风是非常本地化的,还经常找些理由拒付尾款,尤其是一些大公司,因为他们的CP资源相当丰富。做过外包的都懂,不点名,不举例了。于是,一部分人又开始放眼海外的单子,或在页游和手游迅速发展的今天,转型做原创项目;但还有一部分人,还在坚守。
游戏外包,如果还要做下去,首先作为发包方的客户要建立一个观念:外包不是为了省钱。在MartyCagan的著作《启示录》(Inspired)中,就提到:“外包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为了实现合理的人员配置。”我认为:外包,应实现专业能力与资源的互补,而不应仅为了省钱,否则发包方和接包方的长期利益与发展都得不到保证。道理很简单:赚不到钱,是无法让乙方站在甲方的立场上思考的。如果没有这个觉悟,恳请发包方还是高抬贵手,坑自己可以,别坑别人了。
今天的游戏行业,从设计到开发到营销,需要快节奏的紧密配合,才能迅速响应用户和市场的反馈和需求,甲方和乙方必须是拴在一起的“自己人”。也有某些公司依此为借口,要求外包公司以很低的价格接包,甚至要求共同投入、共担风险,是很无知,甚至无耻的。
创造思维中高级人才紧俏
预计未来3—5年,中国游戏人才缺口将高达60万人。例如,网络游戏设计职位的平均薪资要比网络IT行业的平均薪资高出20%—25%左右。游戏美术设计师、角色动画设计师、高级动漫游戏造型设计师、3D多媒体设计师等职位发展空间广阔,成为令人羡慕的金领职位。动漫游戏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受到投资者青睐和政府的重视,正所谓“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面对中国动漫产业产值每年50%的高增长率,我国不足万人的研发队伍显得过于单薄,专业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游戏产业在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脱节问题依然突出,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游戏动漫培训具有丰富经验和创造思维的中高级人才最为紧俏。国内游戏的未来正需求一批优秀的游戏设计制作精英完成使命。
楼主 2015-05-31 21:24 回复
Copyright © 2010~2015 直线网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0039589号
意见反馈 |
关于直线 |
版权声明 |
会员须知